找到相关内容184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教义述要

    真性有为空,缘生故如幻,  无为无起灭,不实似空华;此言真性有为即依他起,依染分  净分所起之有为,是空是缘生是如幻;依染净依他所显之无  为,则不实无起灭如空华等。惟三论宗以空遮遍计,而明依  他...

    唐大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0973981.html
  • 楚山禅师论心性

    楚山禅师论心性   徐文明  摘要:楚山禅师强调心乃真心,性为真性,心为真如自性之心,非是妄想缘虑之心;性乃本心所具真空灵知之性,非是情识气质之性。真心真性本来相即,一体无二,无有分别。  关键词...语默动静,合作么生荐取?咄!波厮掷出黄金弹,击碎沧溟老蚌珠。”  这段开示是楚山有关心性论的最为集中的描述。首先,他强调心乃真心,性为真性,心为真如自性之心,非是妄想缘虑之心;性乃本心所具真空灵知之性,...

    徐文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4658881.html
  • 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討

    教與始教皆較著重於法相(如七十五法、百法 )來論述,或就破相上立說,依法藏的看法,此二教基本上 少論及真性,而終教則少說法相,廣說真性,頓教唯辯真性 ,圓教中...盡法源,多起異諍,如小乘諸部經論說 。二、始教中廣說法相,小(少)說真性,所立百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(7)此可由法藏《華嚴經探玄記》(簡稱《...

    陳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0145598.html
  • 澈见本心问答集(5)

    无我!缘起,无我!”吾人欲破除诸行者落入法相中,不知佛以何为目的,故发表“无我真性”一文。  “性空,无我!缘起,无我!”这仍在法船中,不是彼岸。也就是说,不是为了“性空,无我!缘起,无我!”而修行,是为了显现“无我真性”而修诸行,若得见此佛性,自然具足一切功德严身。经曰:“一切众生悉有佛性,即是我义;如是我义,从本以来,常为无量烦恼所覆,是故众生不能见得。如来亦尔,为度一切,教诸众生,修无我法。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856674.html
  • 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讨

    所谓小、始、终、顿、圆  等五教,小乘教与始教皆较着重于法相(如七十五法、百法  )来论述,或就破相上立说,依法藏的看法,此二教基本上  少论及真性,而终教则少说法相,广说真性,顿教唯辩真性  ,圆教...(少)说真性,所立百 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 (7)此可由法藏《华严经探玄记》(简称《探玄记》)得知  ,《探玄记》将一部《华严经》分为五分:(一)教起  因缘分、(二)举果劝乐生信分、(三)修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2874002.html
  • 荆溪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讨

    的了解。   若再就华严宗之五教判来看,所谓小、始、终、顿、圆等五教,小乘教与始教皆较着重于法相(如七十五法、百法)   来论述,或就破相上立说,依法藏的看法,此二教基本上少论及真性,而终教则少说法相,广说真性,顿教唯辩真性,圆教中所说唯是无尽法界,性海圆融缘起无碍相即相入之道理,如《探玄记》云:   若约所说法相等者,初、小乘法相有七十五法,识唯有六,所说不尽法源,多起异诤,如小乘诸部经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081704.html
  • 禅源诸诠集都序

    。文字句偈。集为一藏。以贻后代。故都题此名也。禅是天竺之语。具云禅那。中华翻为思惟修。亦名静虑。皆定慧之通称也。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。亦名佛性。亦名心地。悟之名慧。修之名定。定慧通称为禅那。此性是禅之本源。故云禅源。亦名禅那理行者。此之本源是禅理。忘情契之是禅行。故云理行。然今所集诸家述作。多谈禅理少谈禅行。故且以禅源题之。今时有但目真性为禅者。是不达理行之旨。又不辨华竺之音也。然亦非离真性别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4943295.html
  • 宋译楞伽与达磨禅

    。二入中的理入,是从禅思去证入真理。如说:「藉教悟宗,深信含生同一真性,客尘障故,令舍妄归真。凝住壁观,无自无他,凡圣等一,坚住不移,不随他教,与道冥符,寂然无为,名理入也」。此理,又说为「性净之理」。从藉教悟宗,到舍妄归真,是从闻思(不一定研究经教,从师长开示而解了,也是闻思)去悟解佛法的宗要。然后凝住壁观,从禅观去体证本净的真性。这与一切大乘禅观的不离言教,并无差别。藉教悟宗,最足以说明达磨禅...

    印顺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568075.html
  • 马祖“即心即佛”说的思想渊源及禅法特色

    放在整个早期禅宗史的背景中加以考察,通过梳理“即心即佛”说的思想渊源与发展过程,由此分析马祖“即心即佛”说的禅法精神与思想特色。  一、达摩的清净“真性”  与慧可的“即心是道”  禅宗中有重视佛性...雏形。达摩指出:“理人者,谓藉教悟宗。深信含生同一真性,但为客尘妄覆,不能显了。若也舍妄归真,凝住壁观,无自无他,凡圣等一,坚住不移,更不随于文教,此即与理冥符。无有分别,寂然无为,名之理入。”从“理人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4066358.html
  • 达摩大师的 “二入四行观”与 “安心法门”

    同一真性,但为客尘妄想所覆,不能显了。若也舍妄归真,凝住壁观。无自无他,凡圣等一。坚住不移,更不随于文教,此即与理冥符,无有分别。寂然无为,名之理入。”  “理人”是由于经教体得真理,这样就会明白而且深信;一切的东西俱有同一的真性,但却被外来的污尘及妄想所覆蔽,其真性不能显现出来。所以,若放弃妄想归于真性,凝住壁观,就会知道也无自己,也无他人,凡人与圣者是平等一样。应坚住这个体验不作他移,更不要为...

    无 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0264147.html